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的“公共住房的未来”国际会议成功举行

 

由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公共住房的未来”国际研讨会于2012年8月29-30日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成功举行。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刘海生局长、中国房地产研究会顾云昌副会长、复旦大学副校长许征,复旦大学文科处处长杨志刚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薛求知教授,15位进行专场学术演讲的国际国内权威住房政策研究专家,以及住建部官员、上海社科院和高校的、上海房地产科学研究院的学者与专家,还有众多来自房地产业界的专业人士,共约100人,出席了这次为期两天、国内历年来关于公共住房方面罕见的高规格和大规模的国际研讨会。

 

由政府直接提供或资助支持的公共住房,是各国政府应对住房市场失灵、实现住房政策目标的重要工具。近年来我国公共住房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新建3600万套保障房的计划举世瞩目,也引起了海外专家的浓厚兴趣。本次研讨会有来自世界银行及美国、英国、瑞典、荷兰、匈牙利、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中国大陆等11个国家与地区的15位国际国内权威公共住房政策研究专家。

 

与会人士表示,中国正处于公共住房快速发展阶段,这既是对住房市场缺陷的必要纠正,也是推进和谐社会、经济转型、加速城市化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但新时期的公共住房不同于改革开放之前计划经济下的福利公房体制,如何兴建、分配和管理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公共住房,对于政策制定者、执行者与研究者,都是新生事物,急需开展系统研究,尤其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

 

本次会议在2012年8月29日上午开幕,上海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致开幕词,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做开幕式演讲。上海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刘海生局长介绍了上海在“四位一体”保障房体系方面的构建思路、成绩与未来规划。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认为,中国公共住房建设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情况,因地制宜,要做好科学规划,尽量避免“房等人”。

 

之后,进行了专题学术演讲,住建部等中央与地方政府部门也派人来专程参与讨论。与会专家们从公共住房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本国和世界上公共住房发展的经验得失,就公共住房的内涵目标、供应建设、组织分配、运营管理及其与城市发展、社会融合的互动关系等主题展开深度的专业讨论,旨在为中国当前正在高速推进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提供经验借鉴。

 

第一天的学术演讲中,香港大学城市规划系赵丽霞教授认为,在内地城市,仅仅提供公共住房是不够的,需有更多样化的政策手段。赵丽霞建议:提高各级政府提供保障性住房的决心,增加居住地块的发展密度;开发出可循环利用的资金流;保障房供应者应该多元化;需要一个较强的参与和咨询性质的住房管治体制。北京大学林肯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中心主任满燕云教授认为,要解决住房问题首先要解决土地政策问题和建立一个房地产税为基础的地方财政体系。香港城大叶毅明副教授认为在全球化时候,公屋的存在对城市穷人至关重要。密西根大学邓岚副教授提出,可以通过金融创新包括税收减免的市场交易来吸引私人投资进入公共住房。台湾政治大学张金鹗教授认为,政治、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公共住房的发展。新加坡国大邓永恒教授提出,公共住房要取得成功,要有类似新加坡中央公积金那样的住房融资体系作为配合与支持。

 

会议第二天,来自英国的Mark Stephens教授、荷兰代尔夫大学的Peter Boelhouwer教授,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Roger Andersson教授、法国社会住房担保基金主任Bernard Vorms,匈牙利城市研究所主任Joseph Hegedus分别介绍各自国家公共住房的最新发展、历史经验与教训。韩国首尔研究院副院长张英姬介绍了韩国首尔2012年8万套公共住房计划,其中相当一部分公租房是购买存量房而非新建,成本虽然相对较高,但受益者满意度很高。张英姬尤其提到,韩国公共住房很多项目不配停车位,以此屏蔽非真实住房困难者。

 

30日下午,在会议第二天研讨阶段的最后,会议组织者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杰副教授在会议最后报告了对2011年以来3600万保障房建设的一些初步统计资料汇总与效应分析,剖析了中国政府之所以在2010年之后开始大规模发展公共住房的动机,认为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公共住房达到“一石三鸟”的作用:其一是民生作用:希望提供廉租房这样的低收入住房,增加公共服务投入,保障最低收入群体,促进民生发展和提高社会稳定;其二是预防作用:希望通过提供大规模的政府主导和可控的公共住房建设,消减商品房过高价格所蕴含的经济与金融系统风险、平抑房价、预防商品房地产投资因为调控和自身周期而可能过快下滑所带来的经济硬着陆风险;其三是发展作用:希望大规模提供公租房这样主要面对新生技术工人和专业人员等城市新移民、帮助改善其居住社区环境和增加社会融入机会的公共住房,加速城市化、破解“双二元”难题、鼓励移民定居、减缓劳动力成本上升速度、扩大内需、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也正是这个出发点,所以中国政府特别重视通过提供包括棚户区改造房、动迁房这样直接为城市旧区改造服务的特殊住房,来加速城市发展和城市级差地租再释放。当前,公共住房与中国城市发展高度相关互动。

 

陈杰以为,在任何国家和任何时期,住房政策从来就不是也不应该只关注解决住房问题,那样的住房政策是没有生命力的,确实要从国家建设的高度和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宏观战略角度来考虑和匹配住房政策。但住房政策如果同时带有太多目标,相互之间的内在冲突性也就难以避免。当前中国公共住房中很重要的一个困扰就是,如何将保障所内在要求的廉价性、可支付性和经济发展所必然要求的成本可回收性、资本成长性结合起来。

 

陈杰还通过总结研讨阶段各国专家的发言观点,提出,国际经验中公共住房建设最大的教训是,一度只考虑解决居住问题,却忽视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发展问题发展公共住房,一定要努力避免低收入聚居;公共住房,兴建不难,难的是后期可持续管理;新建的规模性和空间布局都要有严格的科学论证,从存量中收储公共住房有很多优势;政府应该是公共住房的协调者和制度设计者,不宜做直接提供者,要强调社会分工;应该提供税收和金融手段鼓励房地产公司和非盈利组织发展非盈利性的社会住房,比如向公共住房和社会住房的投资者提供可以在市场上出售交易的税收减免额度。公共住房要有货币化保障和专业化的公共住房金融体系配合发展。

 

经过总结环节后,本次会议圆满结束。8月31日各国专家还一起参观了上海第一个公租房项目——新江湾尚景园。

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主办,协办方为香港城市大学公共与社会管理系、亚太住房研究网络(APNHR)和复旦大学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并得到了美国城市土地学会(ULI)、同策咨询、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的支持与赞助。复旦大学国家建设中心也对本次会议给予了支持。

 

本次会议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快速城市化进程与住房公共政策:交互性与协调性发展研究”(NSF71173045);复旦大学“985工程”三期整体推进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住房模式选择及其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影响”(2012SHKXQN012);复旦大学管理学院“985工程”三期学科建设基金。

 

 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的鈥湽沧》康奈蠢粹澒驶嵋槌晒傩

附录:

 

搜狐焦点对“公共住房的未来”国际研讨会开幕式和第一天上午演讲的网上全程直播:

http://sh.focus.cn/news/2012-08-29/2302401_1.html

 

人民网对本次会议的报道:

复旦大学举办第二届“公共住房的未来”国际研讨会 专家提醒:中国公共住房建设应注重“因地制宜”

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2/0829/c1008-18869400.html

 

中新社 2012-08-29: 专家建议:保障房政策应上升到法律层面

http://finance.chinanews.com/house/2012/08-29/4143009.shtml

 

经济日报 2012-09-03:第二届“公共住房的未来”国际会议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举行

http://district.ce.cn/zg/201209/03/t20120903_23645216.shtml

 

解放日报 2012-09-01:中外专家把脉保障房建设

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2-09/01/content_874142.htm

 

香港文汇报 2012-09-01:学者:“土地财政”难摆脱

http://news.wenweipo.com/2012/09/01/NN1209010002.htm

 

 

话题:



0

推荐

陈杰

陈杰

96篇文章 3年前更新

陈杰,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副教授。复旦大学学士、挪威奥斯陆大学硕士、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住房政策和房地产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发表城市和房地产研究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论文10多篇(其中SSCI9篇),发表国内权威核心期刊论文40多篇。出版中英文著作各1部。主持在研和完成国家自科基金3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7次。经常参与国务院和上海市政府住房方面的决策咨询和政策调研,世界银行咨询专家。出任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等多个重要学术团体的常务理事、学术委员等职务,担任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的副主编。

文章